棕櫚油,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chǎn)量、消費量和國際貿(mào)易量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
20世紀20年代我國曾從馬來西亞引種海南島,后來臺灣、云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qū)均有種植,但產(chǎn)量不多。20世紀70年代以來,棕櫚油產(chǎn)量是各種植物油脂中增長快的,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國際植物油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國由于受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生產(chǎn)發(fā)展緩慢,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大量進口,進口量占世界棕櫚油貿(mào)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樹早源自西非。工業(yè)棕櫚油是紅色的,從棕櫚樹皮提取,而棕櫚仁油是白色的,從里面的內(nèi)核提取。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生產(chǎn)過程是復(fù)雜的。主要經(jīng)過以下幾個工序:除菌、提煉、漂白、除臭。
后,我們送去存儲之前得到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
58度棕櫚油:
質(zhì)量指標:比重:(60℃/20℃水)0.882,皂化值mgKOH/g:193,透明度:80℃澄清透明,氣味、滋味:棕櫚油固有氣味、口感良好,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水分及揮發(fā)物%:0.04,雜質(zhì)%:0.043,熔點℃:57.6,游離脂肪酸(以棕櫚酸計)0.25%,酸值mgKOH/g:0.40,不皂化物%:1.0,過氧化值meq/kg:5.26,碘值(韋氏法):40gI/100g。脂肪含量%:≥99%,成分中棕櫚酸(C16:0)占67.056%,硬脂酸(C18:0)占4.905%,油酸(C18:1)占17.116%,亞油酸(C18:2)占3.942%。質(zhì)量符合GB15680-2009標準要求,可廣泛面向化工行業(yè),可作為生產(chǎn)肥皂、洗衣皂、透明皂、生物柴油、潤滑劑、造紙助劑,工藝蠟燭,氫化油,硬脂酸,甘油等生產(chǎn)原料。
44度棕櫚油:
質(zhì)量指標:(1)比重:(60℃/25℃水)0.880(2)硬價,gI/100g:53(3)皂化價,mgKOH/g:187(4)透明度:5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06(8)雜質(zhì)%:0.05(9)熔點℃:44(10)酸價,mgKOH/g:0.28(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
24度棕櫚油:
質(zhì)量指標:(1)比重:(40℃/25℃水)0.902(2)碘值gI/100g:56(3)皂化值,mgKOH/g:180(4)透明度:35℃澄清透明(5)氣味、滋味:氣味、口感良好(6)色澤(羅維朋比色槽133.4mm):Y30、R3.0(7)水分及揮發(fā)物%:0.03(8)雜質(zhì)%:0.03(9)熔點℃:24(10)酸值mgKOH/g:0.16(11)不皂化物%:1.0(12)過氧化值,meq/kg:10 。符合國家食品新標準要求,可廣泛面用于食品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