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瓷器歷史悠久,據(jù)“醴陵陶瓷志”記載,遠在東漢時期,醴陵縣城近郊就有較大規(guī)模的陶器作坊。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官員熊希齡考察醴陵瓷業(yè),提出“立學堂、設公司、擇地、均利”四項辦法,并在醴陵姜灣創(chuàng)辦“湖南官立瓷業(yè)學堂”,同時籌建“湖南瓷業(yè)公司”,有組織、有計劃、有規(guī)模地引導瓷業(yè)生產(chǎn)。
醴陵瓷器與景德鎮(zhèn)瓷器并駕齊驅,是全國三大“瓷都”之一,被譽為“國瓷”和“紅官窯”的所在地。
醴陵瓷器工藝,尤其是釉下五彩瓷,更是醴陵瓷器的代表。這種瓷器在半成品坯上彩繪圖案后,再施釉進入高溫窯焙燒而成,燒成后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顯得晶瑩透亮。
醴陵瓷器涵蓋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品種多達4000多個。其中,釉下五彩藝術瓷以其特的魅力獲得了國內外多項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