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的結果。其心理機制的過程是:,是教育的內容及相關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觸并理解教育的內容(信息),并將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觀點和態(tài)度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知識修養(yǎng))和態(tài)度觀念加以比較;后,經過比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態(tài)度反應。c
如果受教育者經過比較分析之后,確認與原有的認知相悖就產生抵制,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可見,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tài)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逆向心理傾向。
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他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對于父母強加給他的意愿,就開始出現(xiàn)了逆反心理,而每當這個時候,就是父母對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為頭疼的時候,既然對于孩子的這些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注意到以下幾點,完全是可以緩解的。下面就家長如何緩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提出以下幾個方法:
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需要得到他人認同與他人尊重的時期。當孩子對你的意愿表現(xiàn)出逆反時,家長不要急著去進行鎮(zhèn)壓,而要想一想,他們?yōu)槭裁磿纯?。同時你可以向他表示:“我尊重你的看法”,或“你盡量舉例說明”,這樣你就贏了一大半,你千萬不要說:“你所說的是兩碼子事,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被蛘摺澳愕挠^點微不足道,這是不對的”。
千萬不要去忽略孩子的意見!不要過度表現(xiàn)出對事情了若指掌或經驗老道的樣子,對孩子的反對意見,表現(xiàn)出不在乎或不重視,這會激怒孩子。應該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將內心的感覺表達出來,然后給予完全的重視和關心。讓別人覺得他的反對意見是很特的見解,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確與眾不同。
說話時注意語氣、語調與用詞。盡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辭令,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被命令、被駕馭、被強迫或被規(guī)定做任何事。有些字像“應該”、“”、“務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緒的禍源,命令會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應該以征求同意的方式。盡量使用“我們”,而不要使用“你”或“你們”。千萬不要硬碰硬,你好說出你的道理、想法、觀念、意見、理想和問題。盡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磨擦的文字,造成不愉快的關系。
孩子進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fā)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廁所”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后,一些家長發(fā)現(xiàn),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里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愿同家長交流,也不于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