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黃色,反差尤為強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壽山溪中,或農(nóng)耕露出的石頭,被順手丟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積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稱為溪中凍。這種田坑石因久蘊溪水中,石質(zhì)相當靈透瑩澈,色澤略淡,皮層極薄或無蘿卜絲紋。
硬田石:凡質(zhì)地粗劣、溫潤不足、不通靈、多雜質(zhì)的田石,統(tǒng)稱為硬田石,是田黃石的下品。
橘皮紅田:主要產(chǎn)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紅田”、“紅田石”,橘皮紅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鮮艷通明,稱“橘皮紅田”。紅田極為少見,色如丹棗者,極為。其質(zhì)細嫩凝潤,微透明,肌理隱含蘿卜紋,是稀有的石種。上述圖片來源:1、紅田石_百度百科;2、田黃凍石、金裹銀、烏鴉皮田黃,來自“初山工作室品種田黃石(收藏)”
橘皮紅田:橘皮紅田為上三坂所產(chǎn)。色素以紅,黃為主,尤以深紅居多。色似紅橘皮,而紅得更深更濃,似紅琥珀,但比琥珀溫婉可親。肌理蘊極細致之蘿卜紋,綿密而欲化。其質(zhì)純優(yōu),凝靈成凍,為田石中色度飽和者。橘皮紅應為正紅田,占田石產(chǎn)量比例中少部分,且材積多不盈兩,故極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紅被列為田石的。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數(shù)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田黃石的母礦在生成時,由于地開石和輝銻礦原共生于低熱礦液礦,而后輝銻礦在長期表生作用下,轉(zhuǎn)化為銻的氧化物。自從田黃石由礦床分離埋藏水田中,這種銻的氧化物在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因地下水的作用,對其長期浸潤,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同時,田黃石中所含的氧化鐵也對自身浸潤,促其形成特有的色澤變化,因此田黃石不僅有特有的石皮,而且其質(zhì)地與壽山石的質(zhì)地也是有區(qū)別的。
在嘉德春拍中,王雷庭創(chuàng)作的《深山問道》壽山田黃凍石薄意章主終以425.5萬元成交,一件清代的田黃薄意擺件《香山九老》以414萬元成交,這兩件田黃的重量都超過了200克,另外一件74克的明代田黃瑞獸擺件則以230萬元成交,單克達到3.1萬元。
而在福州的拍賣會上,由徐仁魁創(chuàng)作的325.1克田黃擺件《夜游赤壁》創(chuàng)造了425.6萬元的當天,林文舉刻的品田黃石薄意隨形章《赤壁夜游》重129克,以392萬元成交每克成交達3.04萬元,為該場之。另外一件田黃《螭虎薄意章》也以369.6萬元的成交,每克成交價為2.19萬元。
乾隆皇帝聽后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爺對自己的恩賜,從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禮中,乾隆皇要在供案上供一塊田黃石以祈求上蒼保佑。足見乾隆對壽山田黃石的喜愛?,F(xiàn)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的國寶田黃石三聯(lián)璽就是乾隆的喜愛之物。這件三聯(lián)璽是用產(chǎn)自福建壽山田坑的田黃石做成,其原石據(jù)記載,在康熙年間就來到了清宮,在庫房里一待就是近。乾隆年間,機緣巧合這塊石頭被呈到了乾清宮,乾隆皇帝對其一見傾心,命工匠精心雕琢,于是乾隆三聯(lián)璽就此誕生。后來,這件三聯(lián)璽被末代皇帝溥儀縫在棉衣里帶出了紫禁城,之后又隨其輾轉(zhuǎn)長春、遠東、撫順,直到抗美援朝時期,溥儀將這枚珍貴的田黃石三聯(lián)璽捐獻給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