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傳統(tǒng)八大菜系之一,粵菜取百家之長,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干蒸燒賣用薄面皮裹半露的肉餡料蒸熟,色鮮味美,質地爽潤,爽口不膩。
干蒸燒賣有豬肉干蒸燒賣和牛肉燒賣兩種。其中牛肉燒賣的歷史有七八十年之久。牛肉燒賣的制作方法是:取牛肉去掉筋絡,用刀剁碎后配以肥豬肉粒、姜汁、酒等拌勻,撻至起膠,擠成一個個丸子上碟。每碟兩粒,放進蒸籠里蒸熟。有配以馬蹄粒、筍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鮮香爽口,肥美不膻。
干蒸燒賣是廣東省漢族傳統(tǒng)名點,廣式飲茶中的干蒸燒賣是茶市必點的人氣點心之一。屬于粵菜系。干蒸燒賣是用半肥瘦豬肉、蝦仁、云吞皮和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料酒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在20世紀30年代,干蒸燒賣已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之品。
有關燒麥記載的史料《樸事通》(元代高麗出版的漢語教科書)上就有提及“元大都出售素酸餡稍麥”。該書關于“稍麥”的注說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梢系,故曰稍麥?!薄耙悦孀髌?,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如果把這里“稍麥”的制法和今天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
干蒸燒賣中的肉餡多采用豬肉、蝦仁和菜心等食材混合而成,使得口感更豐富多樣。蝦仁的鮮美為肉餡增添了一絲鮮香,菜心的清脆口感給人帶來了特的爽口感受。制作中還加入了適量的調料,如蔥姜末、花雕酒、雞精等,使得燒賣的味道更加濃郁,十分吸引人。
在很早之前,廣東人早晨就會去茶樓喝茶,在早上洗漱好后,和家人或朋友說“上茶樓”,就相約去到茶樓,泡上一壺茶,點上幾種美食,一頓早餐就在家人或朋友的閑聊中結束剛開始時,沒有“去飲早茶”的說法。以前約家人或朋友去茶樓喝早茶叫“上茶樓”,后來漸漸變成了“去飲茶”,到后才有了“去飲早茶”的叫法。早茶的說法由此而來。
廣州的早茶,就如同這座城市一樣,充滿了繁榮和活力。無論是茶樓,還是熱鬧的街頭小攤,都能看到人們圍坐一桌,品味著各式各樣的點心,享受著悠閑的早晨時光。
廣州的早茶,更像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表達。從傳統(tǒng)的蒸籠點心,到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意茶點,每一款點心都承載著廣州人的智慧和熱情。它們不僅僅是食物,更是廣州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在廣州的早茶中,你可以品嘗到各種不同的口味。甜的、咸的、辣的、酸的,每一種口味都能找到它的擁躉。這就是廣州早茶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讓人們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味蕾的滿足。
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