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青特點是底白如雪,綠色在白色的底子上顯得很鮮艷白綠分明。這一品種的翡翠極易識別:綠色在白底上呈斑狀分布,透明度差,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纖維和細粒鑲嵌結構,但以細粒結構為主;在顯微鏡下觀察(須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見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結構。
冰糯種一般是指透明度好、水頭好的糯化種可達到冰種水平的一種翡翠品種,為了區(qū)別普通的糯化種,這樣的也叫冰種化底。
翡翠經強酸堿浸泡處理后,結構疏松,沒充填之前表面見溶蝕凹坑,使之產生漫反射,光澤變弱。加人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
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與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別較大,在原生的裂隙處呈較明顯的凹溝,充填物明顯低于兩邊,許多綹裂組成了縱橫交錯的“溝渠”。較大的“溝渠”中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加工技術較好的漂白加充填處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無上述現象,須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測定。
無或弱至強的紫外熒光,熒光分布均勻或呈斑雜狀。早期“B貨”翡翠絕大多數有熒光。短波:弱,黃綠或藍綠(藍白);長波:中至強,黃綠或藍白色。但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通常熒光強度較弱或無熒光。
B貨翡翠與A貨翡翠肉眼的快速區(qū)別要點在于:B貨翡翠潔凈,見不到紅褐色鐵質痕跡;成品表面均勻展布龜裂紋且?guī)в小包S氣”;注入翡翠內部的“膠”,使翡翠的光澤變暗,用手電光透視或放進水中透明、清晰度降低,均一。使成品的整體展示出一種乳白色的蠟狀外貌。在紫外熒光下發(fā)出強弱不等的藍白色或綠白色熒光。肉眼鑒別翡翠A、B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A、B貨兩種特征現象共同出現的狀況。這時應先抱以懷疑的態(tài)度,耐心、謹慎地再進行反復細致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