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圖》是唐代名畫,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理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jié)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現(xiàn)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xiàn)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傳播書畫之美,弘揚傳統(tǒng)文化
他畫春柳,春意盎然。從筆墨與構圖,盡顯畫家率真、寫意之風,將江南水鄉(xiāng)美麗迷人的景象展露得惟妙惟肖。
吳冠中 1976年作 春 34×34cm
吳冠中 倒影 31.5×42cm
樹影 47.5×45cm
吳冠中 春柳 70×46cm
吳冠中 1989年作 莫奈故居池塘 65×67cm
吳冠中 春如線 64×87cm
吳冠中 1992年作 不爭春 79×67cm
吳冠中 80年代作 水鄉(xiāng)小橋 65×37cm
吳冠中 1980年作 杭州虎跑泉 68 X 36cm
吳冠中 1989年作 江南水鄉(xiāng) 42.5×35cm
吳冠中 2001年作 伴侶 66×66.5cm
吳冠中 1989年作 黑天鵝 42.5×35cm
吳冠中 花港觀魚 48×40cm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蘇徐州人。13歲師從鄉(xiāng)賢錢食芝學習傳統(tǒng)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師范科學習。1929年以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chuàng)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于民族傳統(tǒng)繪畫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
作為李可染先生的,《萬山紅遍》同一題材的作品存世7幅,且件件精良。而其背后也暗含著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李可染《萬山紅遍》
1964年上拍2015年中國嘉德秋拍 75.5cm x 45.5cm
李可染的畫作能讓市場和學術雙重認可,得力于他大量的長途寫生,觀山覽水,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使得李可染對崇山密林的表現(xiàn),尤其對“逆光”的表現(xiàn)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離朦朧、流光縈回,成為其山水畫主要的藝術特征?!遏斞腹枢l(xiāng)紹興》、《江城朝霧》等都是其早期的寫生佳作。
1954年,時年47歲的李可染與張仃、羅銘赴江南寫生三個月。李可染鐫“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兩方印章自勵,他自釋“膽”者是敢于突破傳統(tǒng)中的陳腐框框,“魂”者是創(chuàng)作具有時代精神的意境,這兩句印語也成為了李可染一生對待藝術和做人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