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制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
對于使用中的茶壺保養(yǎng):
(一) 泡茶時,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后再往壺里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
(二) 常用棉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
(三) 壺內勿常常浸著水,應到要泡茶時才沖水。
(四) 每次用完后用布吸干壺外面的水份,使用后的紫砂壺保持壺內干爽。
(五) 勿放近多油煙或多塵埃的地方。
(六) 好多備幾個好的紫砂壺,喝某一種茶葉時只用的一個壺,不可喝什么茶葉都用同一個茶壺,應加識別,以免混亂。
(七) 切勿用洗潔精或任何化學物劑浸洗紫砂壺,否則會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澤。
了 解器型的基本知識,對初入紫砂壺收藏之門的人來說,在鑒別上還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以紫砂壺通向壺嘴的出水孔為例,它在民國以直是孔,此后才出 現(xiàn)了多眼網孔,而向壺內凸起的半球形網孔則是二十世紀70年代從日本傳來的。假如遇到一把壺,其印章為陳鳴遠,而出水孔呈網眼狀,則不必分辨印章真?zhèn)危瑑H 憑出水孔形狀便可斷定此壺之偽。
紫砂壺名家成名后的作品一般來說選料比較講究,其代表作品的材質則更為精良。 這種精良具體表現(xiàn) 為壺的顏色正,顆粒勻,光澤潤,胎骨堅,手頭沉。還可以從泥料的品種上加以辨別,如“天青泥”是清代后期出現(xiàn)的,與歷代泥料有明顯區(qū)別,如果出現(xiàn)一把號稱 清代中期以前的“天青泥”壺,那肯定有問題。
近些年來,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尤其是有些制壺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功能的發(fā)揮,有的壺甚至會出現(xiàn)"中看不中用的情況。其實,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紫砂壺的功能美:1、容量適度;2、高矮得當;3、蓋嚴緊;4、出水流暢。
紫砂壺既是一種功能性的實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賞的藝術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藝術性三方面獲得的肯定。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不妨就以下幾點加以斟酌:
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壺把便于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得心應手。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選擇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zhí)握的舒適等等。
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xié)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也應清晰與流暢。還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