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不希望被人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孩子也一樣,所以對于大人的命令、要求,孩子發(fā)點脾氣也正常。不過,任由孩子鬧情緒是不可取的,我們不妨換個思路,用孩子所喜歡的吸引他,比如孩子喜歡的玩具、食物,或是孩子喜歡做的事。
由于升學、人際關系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fā)生變化,如果沒有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理解、運用等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礙,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往往會激發(fā)他們潛意識的反抗,刺激他們對外界采取抗拒行為,形成逆反心理。
近些年,我們的教育體制雖有所改革,但對孩子的評價體制卻始終未變,考試成績的好壞仍然是評價一個孩子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有的老師和家長只以學習成績論長短,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常常只能遭到歧視和冷淡,這使得部分孩子在重重壓力下產(chǎn)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個別孩子選擇了離家出走。某市某中學一位校領導直言不諱地說:“升學率是每個校長、老師都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學校只有將升學率落實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學校才會被整個社會所認可。在此情況下,同時也引發(fā)了部分校領導和老師的心理疾病,為追求相應的升學率,為了將自己的平均分提高一點,常常把紀律和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趕出課堂,或者是讓他們站著上課,有的甚至強迫學生自己找家長到學校,他們針對孩子的許多言行都大大扭曲或過火了,從而給孩子們造成了的心理壓力,終使孩子們產(chǎn)生強烈的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