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學識、深入實踐是古錢幣鑒定的必要條件
更寬泛的錢幣鑒定內(nèi)容對鑒定者的學識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定者不但需要具有較為廣博的錢幣學和貨幣史知識,而且需要具有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許多隨機的場合中,鑒定錢幣沒有查考資料的條件,要求鑒定者在短時間內(nèi)動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對錢幣的要點形成自己的看法。我感到學會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非常重要。錢幣鑒定的過程,其實就是以鑒定者所掌握的知識與錢幣自身所攜帶的信息交互印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鑒定者歷史地、客觀地、全面地分析和判斷是得出正確結論的。
以往我們收藏的錢幣,多為歷代發(fā)行的民間流通錢幣??墒窃诮瓯狈叫旅媸厘X幣中,卻出現(xiàn)了多種傳承于歷代官府的秘檔錢幣。比如:和流通錢幣一模一樣的鉛質(zhì)錢幣,比流通錢幣更規(guī)整、更厚重的精鑄錢幣,邊緣和地張鑄陰刻花紋的大錢等等。這些錢幣覆蓋唐五代以來的歷朝歷代,數(shù)量雖少品類繁多。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系列錢幣絕非一句“現(xiàn)代仿制”所能包容得了的,明顯形成于一個持續(xù)運行的系統(tǒng)工程。這些錢幣究為何物?如能從史籍中尋得蛛絲馬跡當然是好的詮釋。《宋史·食貨志》載:“大觀元年,京復相,遂降錢式及錫母于鑄錢之路,鑄錢院鼓鑄,若產(chǎn)銅地始聽兼鑄小平錢?!逼渲小敖靛X式及錫母”即為朝廷下發(fā)“錢式”和“錫母”之意。顧名思義,“錢式”即為動議鑄錢之初的錢幣樣式。證之實物,我認為那些厚重的精鑄錢幣就是“錢式”。其特征是與正式行用的流通錢幣存在明顯差別,或是大小薄厚不一,或是文字有異,或是加鑄了特殊的背紋,顯見是鑄錢設計論證階段產(chǎn)生的尚未定型的錢幣。而與行用錢一模一樣的鉛質(zhì)錢幣就是古籍中多次提到的“錫母”。因為鉛在古代亦稱“黒錫”,鉛有成本低、比重大、熔點低、易修整、易于反復熔煉使用等優(yōu)點,利用其作為翻砂鑄錢的母錢要優(yōu)于其他金屬。以上僅就錢幣鑒定中的史實互證舉此兩例,囿于篇幅,關于“錢式”和“錫母”的認定問題這里不詳加討論。
為方便審議,錢式一般統(tǒng)一規(guī)格,多為35毫米左右和46毫米左右兩種,和對應行用錢并非一般大小。這枚治平通寶錢式直徑35毫米左右,廣穿。為與行用錢相區(qū)別,“平”字少鑄兩點。行用錢中亦見治平通寶廣穿小平錢,但書法與此有異。說明錢式上的錢文書法尚未確定。
這枚大觀通寶錢式直徑亦為35毫米左右,錢背鑄特殊標記。行用錢是沒有這種背紋的。
嘉熙通寶背穿上“十”穿下“西一”鐵錢實物直徑39毫米左右,穿上“十”為折錢之意。但這枚錢幣絕非鐵母,因為其直徑只有35毫米左右。進一步證明錢式與對應行用錢大小是不一致的。
西夏乾祐寶錢錢式,直徑35毫米左右。錢式背面多鑄有這種彎月標記,在行用錢上是見不到的
遼代壽昌八年錢式,直徑在46毫米左右。壽昌年號實際只有七年,可見錢式皆為提前許久就已形成。此錢文字也與遼代行用錢風格不符,說明錢式只是確定基本形制,之后還要請人正式書寫錢文。
宋代九疊篆書皇宋通寶折五型鉛質(zhì)母錢和同版同模子錢
遼代天贊通寶折三型鉛質(zhì)母錢和同版同模子錢
金代篆書泰和重寶折三型鉛質(zhì)母錢和同版同模子錢
錢幣如非當朝所鑄,又可確認不是假錢,其究屬什么性質(zhì)的錢幣呢?我國古代有祭祀歷代帝王的習俗,筆者認為這些錢幣就是后朝鑄制的祭祀歷代君主的錢幣。前文談到錢幣有證史的作用,明察明鑒這類錢幣的意義就在于避免誤證。比如金代衛(wèi)紹王完顏永濟受其兄金章宗完顏景臨終托付,保護兩位皇嫂的遺腹子長大繼承皇位。他當時必定是又想篡位又怕暴露行跡。所以改元“大安”時確有可能根本未鑄錢幣。上述錢幣中已見“大安通寶”、“大安元寶”兩種篆書小平錢,如果認定其為當朝所鑄,大安年間未鑄錢的歷史就得改寫了。同樣道理,如果認定楷書“永壽通寶”、“永壽元寶”、“建安通寶”皆為東漢當朝所鑄,我國鑄制年號錢的歷史就要提前到漢代,楷書也要出現(xiàn)在漢代人的筆下了。這種誤證豈不是造成了地混亂?當然,祭祀歷代帝王的錢幣也有其自身的文物價值
現(xiàn)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于質(zhì)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于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后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
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了解鑄造方法我國主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jīng)過了子范土、石,銅、母范磚、銅、翻砂等幾個發(fā)展階段。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zhèn)蔚囊粋€有力依據(jù)。、聞氣味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zhì)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fā)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