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拉薩市大店小鋪里“天珠”是何物做成,產地源于哪里?對于這些,不僅內地游客是一頭霧水,常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買到一個進價僅幾十元或幾百元的;而對于西藏群眾及在藏工作的漢族而言,也是人云亦云,莫衷一是。西藏“天珠大王”嘎瑪桑珠及其他天珠收藏者進行過多次探討,參閱了國內外學者關于天珠的許多論著,下面愿就這個問題從收藏角度談幾點意見,以供有志于此的同仁們控討商榷,也便于購買天珠者作參考。
人工天珠在理論界稱為“鑲蝕瑪瑙”、“鑲蝕玉髓”、“蝕刻瑪瑙”、“蝕刻玉髓”等等。由于先民并不清楚單晶質二氧化硅與多晶質二氧化硅的區(qū)別,所以在此并不區(qū)分瑪瑙和玉髓的區(qū)別,下文統(tǒng)稱瑪瑙。
1、根據(jù)蝕刻材料來分類,可以分為堿蝕瑪瑙浴酸洗瑪瑙。酸洗一般使用硝酸,堿蝕一般使用植物堿。
2、根據(jù)原產地劃分,可以分為西藏天珠(通體蝕白后畫黑線)、西亞天珠(紅玉髓上蝕白線)、印度天珠(通體蝕黑后畫白線,如龜背紋“壽珠”)、尼泊爾天珠(透明瑪瑙上交替蝕刻黑白線)。
3、根據(jù)網(wǎng)絡學者劃分,可以分為純系、崩系、沖系。
4、內貝斯基·沃科維茨博士在其論文《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的五分法。
象雄天珠誕生于幾千年前古代橫跨中亞及青藏高原強大的文明古國--古象雄王國,它是象雄雍仲本波佛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寶、它的流傳主要是寺院、大德高僧供奉加持和裝藏供佛轉世而來,是統(tǒng)治成為權力的象征流傳世襲,是達官顯貴作為財富遺留傳世。象雄是西藏文明的發(fā)祥地,幅員遼闊且位于黃金之路和天珠之路等交通要塞的古象雄,堪稱“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和“古絲綢之路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