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玉作的帶動下,以和田玉居多,既質(zhì)地優(yōu)良,又適宜把玩收藏的明清玉器近年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受到市場、藏家的高度關(guān)注。例如,在中國嘉德“良玉美姸--工藝品珍賞”專場拍品總數(shù)為198件,成交率57.07%,成交額為2015.95萬元;北京保利中國玉器專場成交額達3560.745萬元,成交率54.34%。這些專拍中,大部分拍品為明清時代的玉器佳作,成交情況都充分表明了明清玉器價格漲幅較大。
因為高古玉在市場上不能隨意流通,其行情遠遠不及明清玉器。在拍場上,雖然一部分高古玉也售價不菲,早在2000年,北京翰海以264萬元拍出紅山文化獸形玨,創(chuàng)造當時國內(nèi)玉器拍品價格之;2009年,倫敦佳士得秋拍中,一件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以82.5萬英鎊的成交價躋身漢代玉器拍賣的高紀錄。
乾隆皇帝極力推崇玉,不僅熱衷于賞玩珍藏,還令宮廷造辦處不斷創(chuàng)新雕琢工藝,在仿古器皿、人物花鳥、文房用具、山子盆景等種類上達到了的境界,也日漸成為后世玉器工藝的。如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阿蘭·哈特曼及夫人西蒙·哈特曼重要玉器珍藏”專場中,成交前20名中有18件是乾隆時期玉器作品,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 以超過1199萬元的價格締造白玉杯的世界拍賣紀錄。
戰(zhàn)國/漢 灰青玉雕龍首璜
成交價:81.25萬港元
此璜青灰色玉質(zhì),幾乎白化。扁平狀,弧形,近似半圓型,兩端雕對稱龍首,龍首有角,眼睛呈圓形,翹鼻,口微張,下吻向嘴內(nèi)彎卷,器身飾淺浮雕密集榖紋,反面飾相同紋飾,璜頂中央有一小圓孔,可供穿繩系掛。此璜造型對稱工整,雕琢精細。
西漢或以后 白玉雕螭紋璏
成交價:68.75萬港元
玉質(zhì)白色泛青,局部微呈棕褐色。劍璏是嵌飾于劍鞘上的飾物,此玉璏上鏤雕回首螭紋,下方有一長方形,尾端粗而回卷。整體形態(tài)生動活潑,拋光精細。
戰(zhàn)國/漢 龍鳳形玉觽
成交價:50萬港元
青色玉質(zhì),有褐色及白色沁。以透雕技法雕一龍回首,身體呈S形,其前爪于鳳頂部,后爪扣踏于鳳身另一側(cè),鳳尾出尖成觽尾。龍尖牙張口,斧形下顎,頸部陰刻花卉紋,鳳身陰刻谷紋,頸部外緣有一穿孔。觽在春秋、戰(zhàn)國后常常在組玉佩中成對出現(xiàn),因其沖擊其他玉器而發(fā)出聲音,所以亦稱為沖牙。春秋時期的玉觽似獸牙,較為粗短,至戰(zhàn)國時期則出現(xiàn)長角狀或彎曲的龍體。西漢時期的玉觽多有穿孔,基本為裝飾玉,除用于組玉佩之外,亦可作為單體佩飾,此龍鳳形觽即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