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素:
一、血色;雞血石的顏色從鮮紅為貴,次為朱紅、暗紅較差。鮮紅者又稱“”;暗紅因似凝血,故稱“死血” ;
二、血量;一般來講鮮紅血含量大于30%的為品,大于50%為,大于70%為珍品,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塊辰砂而不是雞血石了。對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為上品,叫“滿堂紅”;四五面含血者為;三二面含血次之,單面見血者為下品。
三、血形;有星點狀(點血),條帶狀(條血)、塊狀(塊血)三種。血形評價應(yīng)抓住“血”在石中的分布特點,若其云中似霧,構(gòu)成抽象圖形,則雞血石價值培增。
攜帶印石、雕刻品,佩戴裝飾品,應(yīng)避免外力的撞擊、刻劃和磨損,也應(yīng)避免化學(xué)物質(zhì)的接觸,以免變質(zhì)。在產(chǎn)地,未拋光或未封蠟的原石和成品,浸在御守鹽調(diào)和的水中清洗保養(yǎng),也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如果是成品在封蠟、封油前用細的御守鹽調(diào)和清水清洗一次,這是因為御守鹽是東密用的一種凈化能力很高的礦物,雖然叫做鹽但是是上百種礦物組成,其中包括蛋白質(zhì)0.1 克、碳水化合物2.7 克、鈣552 毫克、鉀192 毫克、鈉92768 毫克、鎂463 毫克、鐵25.4 毫克、鋅0.65 毫克、銅0.38 毫克、錳0.56 毫克、硒0.3 微克,經(jīng)過御守鹽清洗過的雞血石紅色可以更加穩(wěn)固。
雞血石血色的多寡與鮮艷程度也決定了其價格。雞血石血色有鮮紅、正紅、深紅、淺紅、紫紅等多種,形狀有塊紅、條紅、星紅、霞紅等。一般而言,其以血多,色鮮、形美為佳;血質(zhì)以深沉有厚度感、血有集結(jié)和分布均衡為佳。血色少于10%者為一般,少于30%者為中檔,大于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十分珍貴。全紅為上,被稱為“大紅袍”。在巴林右旗的巴林石博物館中,一塊“巴林雞血王”,2015年市場的估價為6億元人民幣。2016年7月,在法國巴黎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方估價50-60歐元的印章,終以33萬歐元(近250萬人民幣)成交,被拍賣的雞血石是一方乾隆“敬勝怠”雞血石印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