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因北宋屬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青瓷,是古代個官窯,又稱北宋官窯。釉色以天青為主,用石灰一堿釉燒制技術(shù),釉面多開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較薄。
建窯,在今福建建陽。始于唐代,早期燒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產(chǎn)兔毫紋黑釉茶盞而。兔毫紋為釉面條狀結(jié)晶,有黃、白兩色,稱金、銀兔毫;有的釉面結(jié)晶呈油滴狀,稱鶴鴿斑;也有少數(shù)窯變花釉,在油滴結(jié)晶周圍出現(xiàn)藍色光澤。 種茶盞傳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稱之,如"曜變天目"、"油滴天目"等,現(xiàn)都成為日本的國寶,非常珍貴。該窯生產(chǎn)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較厚,含鐵量高達10%左右,故呈黑色,有"鐵胎"之稱。宋代書法家也是茶學(xué)家的蔡襄在《茶錄》中云:"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熱難冷,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可見,宋代盛斗茶之風(fēng),又視建窯所產(chǎn)茶碗為佳之器。
市場上有一些帶“官”字款的瓷器明顯是贗品。宋代官窯瓷器沒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都是單色釉,另外,官窯瓷器只供使用,所以沒有“官”款是一般規(guī)律。五大窯中定窯有“官”字款,因為它是民窯,專為燒造瓷器,是應(yīng)該有個標(biāo)志的。鈞瓷多為花盆宋徽宗喜歡養(yǎng)花,建了一個大花園,花盆多用鈞窯。鈞窯瓷器的特點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紋路,叫做“蚯蚓紋”。這種紋路,后仿的瓷器很難做到。鈞窯瓷器上面的編號,從1到10號,1號大,10號小。而后仿的“鈞瓷”,其編號正與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