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為什么需要拍賣
藝術品為什么需要拍賣?
1.因為它,從新認識了文物的價值。
文革后中國真正的恢復藝術品市場在1992年前后,主導事件無疑是92北京國際拍賣會現(xiàn)場,通過媒體大力宣染,那時候起中國人有了“文物值錢”的概念。
2,因為它,藝術市場形成了規(guī)模。
1993、94中國目前國內早大的幾家拍賣行,嘉德、瀚海、榮寶等公司的成立藝術品市場有了規(guī)模。規(guī)模是商業(yè)形態(tài)成熟的,那時的畫廊或者藝術品商店神馬的遠遠不如拍賣行發(fā)展的快、好、規(guī)范。況且,這一批公司背后有著國企或者XX的背景。不得不受人重視。
3,因為它,藝術品有一個可見的估價。
拍賣行自此,受XX、學術、收藏群體的重視,集中了相對好的鑒定團隊,征集力量加強。而且價格啊,透明公開,可以比較的價格是其他任何藝術品交易形態(tài)所不具備的。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數據,拍賣公司漸漸把握了對藝術品定價的話語權,這足以讓其他交易望塵莫及了。
4.因為它,作為商業(yè)模式錢途大好。
拍賣公司實際上屬于中介機構,收取傭金是他們的賺錢方式,目前國內拍賣公司單方15%,雙方就有30%的傭金收入。就比如那件沒有付款的《大松鷹》4.5億的30%,自己算一算會賺多少。有利可圖,拍賣從業(yè)者也就用心的征集好的拍品,從學術上,歷史上來找回拍品的價值。所以從拍賣行買回來的好東西一般都會有好的背景和出處,對得起它的價值。當然其中的貓膩與怪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的,見怪不怪的。
藝術品為什么需要廣而告之?
媒體喜歡追逐熱點,平淡沒有波瀾的文化市場并不是他們所熱衷的,但是和競價,天價,真?zhèn)?,打官司等等關鍵詞放到一起就被受人關注,長此以往,當今藝術品市場越來越熱,同時門檻越來越高,普通人越來越難參與其中,權貴與利益得利者形成一個越來越封閉,私密的圈子,當中好些國寶級珍寶埋沒在民間無人知曉,普通收藏家陷入收藏不富,投資失利等等困境。
所以藝術品需要廣而告之,自動讓其曝光在社會大眾眼前,讓更多人了解它,認識它,從而想接觸它,與其它所有商業(yè)社會的產品一樣,的產品推廣宣傳可以讓一個產品銷售,品牌搭建,消費認可有一個質的提升,而藝術品也不類外!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