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死苗爛根靈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葉斑病。在4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5月中旬達到發(fā)病高峰,一般病株率達21%~46%,產量損失為11%~27%,以連作田塊發(fā)生重。④猝倒病。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發(fā)病,出苗階段發(fā)生重,種子繁殖田(復廂田)發(fā)病重。
紫紋羽病。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開始發(fā)病,生長后期至留種期發(fā)病重,前作為甘薯的地塊易發(fā)病,在偏酸性砂壤土上及土壤排水不良地塊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株、病葉、病根與雜草,并一同燒毀處理。合理密植,控制田間透光度。加強水肥管理,使苗壯抗病力強。除施足基肥外,要通過葉面噴施多肽**酵素、多元素、葉巛根等葉面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發(fā)現病害建議用法用量:氯嗅異氰尿酸+死苗爛根靈+菌毒全殺+枯黃立克+生根壯苗劑兌水40--100斤噴霧于葉面往下傳導,正反噴到為好,慢走細噴病害重的地方,根據病情可以增加用量,
3天以后用微生物土壤細胞修復劑噴霧、沖施、滴灌、或撒施,調理土壤,增強土壤透氣性,改變根系周邊環(huán)境,生根壯苗,提高根系力。有助于根莖生長。
對于種植的朋友來說病害防治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參考上述的方法,也可以結合自己種植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合理的病害的防治方法。如果上述的方法不適合你遇到的情況而自己沒有好的方法,建議您及時聯系我們根據您遇到的情況進行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培土:早春出苗后,將疏溝的畦上蓋上畦面,撒于株旁,進行培土,有利根部生長發(fā)育。但厚度要在1.5厘米以下,不宜過厚,否則發(fā)很少,影響產量。
3、排灌水:太子參怕澇,雨季及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水。但又怕早。當大旱時應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促使根部發(fā)育。
太子參在陰濕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豐富腐殖質土壤,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低澇地、黏壤、土質堅實、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質少。生于海拔800-2700米的山谷林下陰濕處。
采收加工
①采收:通常在6~7月初大部分植株枯黃倒苗后,除留種地外,應立即采挖,若延遲不收,遇雨水多時,易造成腐爛。收獲時,先除去莖葉,后控取塊根,注意不要碰傷勞頭,保持參體完整。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