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地選擇紫色土丘陵區(qū)選在土層厚度30厘米以上的溝地、坡地、耕地。也可利用石質(zhì)坡布不均的大量間隙地(栽一棵樹即可)的土層進行造林。 整地山上可用穴狀、水平溝或魚鱗坑整地,平坦地多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50×50×50厘米。
施肥在育苗的大田內(nèi)應(yīng)用磷肥作底肥,定苗或稀排移植后,在5~7月先后追肥(尿素)2次,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 出圃春季育苗,當(dāng)年秋季每公頃可產(chǎn)地徑1.0厘米以上、高100厘米以上的苗12萬株左右。如果要培育大苗,第2年可按40×8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定植。除做好常規(guī)的松土除草外,要作好水肥供給以促進苗木快速生長。時間5-7月,施肥數(shù)量2-3次,一般為尿素每次每公頃追施150公斤左右。
育苗苗圃地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向陽、背風(fēng),有澆水條件的土地。播種前圃地灌足水后深翻整地,結(jié)合整地施適量有機肥,耙耢平整,打好畦埂,作好苗床,一般畦寬1.0~1.2米,長度因地而定,做到畦面水平。播種量每畝3~5公斤。條播行距20-40厘米,播種溝深3-4厘米,播種量60-70粒/米,覆土厚度1.0~1.5厘米,輕加。播后順壟覆草,以保持地表濕潤,有利于種子出土。如采用兩段育苗,先母床再稀排移植,播種量可加倍。
播種時間臭椿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9~15℃,一般以春播為主。臭椿幼苗對晚霜為害敏感,春播不宜過早,在四川當(dāng)?shù)匾?月底4月上、中旬為宜,播種量宜為15~22公斤/公頃。過遲則氣溫較高,不利于幼苗生長。
扦插:插穗在扦插前用水浸泡,用流水或容器浸泡均可。浸泡時間一般為10—36小時。 (1)扦插時間:硬枝扦插多在春季進行,也可以秋季扦插。春插宜早。一般在腋芽萌動前進行。秋插在土壤凍結(jié)前進行。 (2)扦插方法:有直插和斜插兩種,以直插為佳。扦插深度以地上部分露1個芽為宜。插時,可將插穗全部插入土中,上端與地面相平,周圍踩實,澆水后插穗上端的1個芽自然露出地面。秋季扦插時,要注意插穗上面復(fù)土或采用覆膜措施。 (3)扦插密度:一般為4000—4500株/667m2
插穗的貯藏:對于越冬的插穗,采用室外濕沙貯藏法。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背陰處挖溝,溝寬1m,深0.6—0.8m,長度以接穗數(shù)量而定。其基本要求是:避免插穗接觸土壤。扦穗平放或直立。層間用濕沙隔離。濕沙的含水量為60%,確定的方法:用手用力握之,流不出水來,松手后沙團不散。注意每隔一定距離(1—1.5m)立秸桿束做通氣孔。早春在氣溫回升時,即在二月份,要注意檢查,防止插穗發(fā)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