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北宋時期,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時屬直隸州即現(xiàn)今的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年)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現(xiàn)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伊陽)、葉縣、襄縣等地(據(jù)《中國美術史》記載)。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南北兩大瓷區(qū);北區(qū)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qū)張公巷、文廟,大峪鄉(xiāng)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zhèn)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窯爐。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影響擴及到內鄉(xiāng)、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xiàn)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但制作時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區(qū)出土的大多是汝窯新窯器,多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還生產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鑒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xiàn)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guī)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瓷樽始于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汝窯燒制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特藝術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汝窯又與同期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河南禹縣)、定窯(河北曲陽)合稱“宋代五大名窯”,五大名窯。
金滅北宋后,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7件半,其中臺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還有在中國內地零散的兩件以及某博物館里的半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徑8厘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更是創(chuàng)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
汝窯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氣泡,古人稱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時隱時現(xiàn),似晨星閃爍,汝窯瓷片的斷面,肉眼可見一些稀疏的氣泡嵌在釉層的中、下方。用放大鏡于釉面上觀察,中層的這些氣泡,于釉層內呈稀疏的星辰狀,大的如星斗。但是,蘊藏在釉層底下的另一部分氣泡,從釉面上則很難透見。汝瓷在其胎體的釉層間,有一排肉眼可見的大小氣泡,這類同宋龍泉、南宋官窯等青瓷體系釉內氣泡排列有異的景象,屬瑪瑙釉為釉的又一特征。同時表明,瑪瑙的粘度很強,以致釉內與胎體中的空氣,在燒制過程中無法正常溢出,較多的被封閉在釉的下層;芝麻支釘釉滿足:。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汝窯是釘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這是其它瓷窯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氣泡在窯中焙燒時爆破后未經彌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高古玉谷紋璧交易戰(zhàn)國特色
面議
產品名:高古玉
宣德爐古玩私下現(xiàn)金快收
面議
產品名:宣德爐
個人收購玻璃隕石價格公道誠信交易
面議
產品名:玻璃隕石
明代泰昌通寶私下洽談古錢幣高價收
面議
產品名:古錢幣
黃花梨木如何出手,正規(guī)黃花梨木私人收購
面議
產品名:黃花梨木
雞血石私人交易,靠譜雞血石上門回收
面議
產品名:雞血石
金絲楠木私人收購,專業(yè)金絲楠木直接買
面議
產品名:金絲楠木
哥窯合理價位,專業(yè)哥窯合理價位
面議
產品名:哥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