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茶花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山茶花花頂生,紅色,無柄;苞片及萼片約10片,組成長約2.5-3厘米的杯狀苞被,半圓形至圓形,長4-20毫米,外面有絹毛,脫落;花瓣6-7片,外側(cè)2片近圓形,幾離生,長2厘米,外面有毛,內(nèi)側(cè)5片基部連生約8毫米,倒卵圓形,長3-4.5厘米,無毛;雄蕊3輪,長約2.5-3厘米,外輪花絲基部連生,花絲管長1.5厘米,無毛;內(nèi)輪雄蕊離生,稍短,子房無毛,花柱長2.5厘米,先端3裂。
蒴果圓球形,直徑2.5-3厘米,2-3室,每室有種子1-2個,3丬裂開,果丬厚木質(zhì)?;ㄆ?-4月。
山茶花生長習性
山茶原產(chǎn)中國。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怕高溫,忌烈日。山茶的生長適溫為18-25℃,3-9月為13-18℃,9月至翌年3月為10-13℃。當溫度在12℃以上開始萌芽,30℃以上則停止生長,始花溫度為2℃,適宜花朵開放的溫度在10-20℃。山茶的耐寒品種能短時間耐-10℃,一般品種-3--4℃。夏季溫度超過35℃,就會出現(xiàn)葉片灼傷現(xiàn)象。山茶適宜水分充足、空氣濕潤環(huán)境,忌干燥。高溫干旱的夏秋季,應(yīng)及時澆水或噴水,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好。梅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根部受澇腐爛。
繁殖方法
山茶常用扦插、嫁接、壓條、播種和組織培養(yǎng)等繁殖方法。通常以扦插為主。
扦插
山茶的莖枝再生能力強,因此扦插和嫁接成活率都很高,而且繁殖速度快,操作方便,經(jīng)濟效益高,在生產(chǎn)上廣泛應(yīng)用。山茶在較好的生長條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進行,而在6月份前后梅雨季扦插,成活率更高,因此時高溫、高濕,有利插枝生根和萌芽生長。
嫁接
常用于扦插生根困難或繁殖材料少的品種。以5-6月、新梢已半質(zhì)化時進行嫁接成活率高,接活后萌芽抽梢快。砧木以油茶為主,10月采種,冬季沙藏,翌年4月上旬播種,待苗長至4-5厘米,即可用于嫁接。采用嫩枝劈接法,用刀片將芽砧的胚芽部分割除,在胚軸橫切面的中心,沿髓心向上縱劈一刀,然后取山茶接穗一節(jié),也將節(jié)下基部削成正楔形,立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裂口的底部,對準兩邊的形成層,用棉線縛扎,套上清潔的塑料口袋。約40天后去除口袋,60天左右才能萌芽抽梢。
場所
山茶宜放置于溫暖濕潤、通風透光的地方。春季要光照充足,夏季宜注意遮蔭,避開陽光直射與西曬,若放置陽臺上,往往一不小心,就被曬死。冬季宜放進室溫在3℃以上的室內(nèi)。
施肥
山茶喜肥,在上盆時就要注意在盆土中放基肥,以磷鉀肥為主,施用肥料包括腐熟后的骨粉、頭發(fā)、雞毛、礱糠灰、禽糞以及過磷酸鈣等物質(zhì)。平時不宜施肥太多,一般在花后4-5月間施2-3次稀薄肥水,秋季11月份施一次稍濃的水肥即可。用肥應(yīng)注意磷肥的比重稍大些,以促進花繁色艷。
食用價值
山茶是美的象征,鮮麗的山茶是山茶樹的精華。去掉雌雄蕊的山茶瓣,花瓣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zhì)、脂肪、淀粉和各種微量的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
通常把山茶瓣撿洗干凈后,按花色配制各色“沙拉點心”,或用山茶瓣與鮮嫩子雞或瘦肉片,烹調(diào)成美味佳肴。用白山茶、紅山茶瓣拖油或拖面油煎后糝糖可食用,與米(面)可制成茶花餅等。食和深紅色的山茶,還可以健胃,具治療痢疾的奇效。食用鮮花,正成為當今世人熱衷向往的一種現(xiàn)代飲食文化的新潮流。
九江順心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6年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