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刺嫩芽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刺嫩芽喜陽光充足,土質(zhì)疏松透氣、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或偏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喜溫暖濕潤氣候,25~30℃的溫度較為適宜,抗寒性,-40~-50℃能安全越冬。
"刺嫩芽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地塊均可正常生長,但不要在低洼易澇地塊栽植,適宜在荒山、荒坡、荒溝及果園四周成片或零星栽植,陰背坡有利于刺嫩芽的生長。為了節(jié)約土地,好不在耕地上栽植。
栽植密度
荒山荒坡可按行距一米,棵距0.5米,畝栽1200株左右,為了便于采摘和管理,選用大小行栽植模式好,具體方法是:行與第二行60~70厘米(小行),第二行與第三行1.5米(大行),第三行與第四行又變成小行,第四行與第五行則又為大行,以此類推。株距0.5米不變,畝栽1000~1200株左右。 [3]
平地栽植畝栽株數(shù)3000~4000株,每平方米栽6~8株,每隔2~3米寬留30~40厘米的作業(yè)道,便于采摘和管理"
"刺嫩芽割條
時間在11月中旬以后,立春之前為好,割條時應選健壯、木質(zhì)化充實、粗度在1.5厘米以上、頂芽飽滿的枝條,長度一般為55~60厘米,割下的枝條頂芽向上,每30根一捆,整齊綁扎好,好盡早進入育菜庫內(nèi),防止風干失水。
建育菜床
(1)少量生產(chǎn)可在室內(nèi)進行,用能擺放枝條盛裝水的容器即可,不用建育菜床。
(2)大量生產(chǎn)要利用溫室大棚進行。設施內(nèi)建育菜床,菜床內(nèi)寬1.2~1.5米為宜,過寬不便于采收,長可根據(jù)枝條多少而定。育菜床沿要在地面上高30厘米,床底要整平,床與床之間留40厘米寬的步道,每床兩邊留排水溝,床內(nèi)鋪完整不漏水的塑料,塑料上鋪一層編織袋或泡沫板等,保護塑料不被枝條扎破漏水。育菜床完成后,注入清水6~7厘米深,將捆好的枝條頂芽向上緊密擺好即可。 [3]
管理
1、水的管理。育條進入育菜床,每天用噴霧器向頂芽噴一次水,保持頂芽濕潤,防止干枯,直到頂芽萌發(fā)為止,以后每隔7~10天噴一次。床內(nèi)水一般10~15天換一次水但為減少水因溫度高產(chǎn)生的腐臭味,可7~10天換水一次,這樣換水好事先在棚內(nèi)晾曬一下已增加溫度,再注入床內(nèi),這樣有利于芽菜生產(chǎn)。
換水方法:將上次床內(nèi)水放干凈,再重新注入清水,第二次注入水深度要比次高1~2厘米,以此類推。
2、溫度的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18~20℃為好,不要超過25℃。溫度過高,芽菜容易徒長變細,影響質(zhì)量;防止溫度過高和強光照射,可用遮陽網(wǎng)覆蓋,也可通過放風等措施解決,夜間溫度不低于5℃為好。
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可用溫度調(diào)節(jié)芽菜的生長速度,已達到好的經(jīng)濟收入。提前則可通過增溫的措施,延后可通過低溫控制。
3、采收。一般管理40天后,當芽菜長到15厘米左右時,可進行次采收,先采頂芽部分,第二次采摘余下的菜芽,就結束了生產(chǎn),粗度在1.5厘米以上的枝條50根可采菜一斤"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