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桂花 |
面向地區(qū) |
桂花是常綠喬木或灌木,高3-5米,高可達18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厘米,寬2.6-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qū)捫ㄐ?,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cè)脈6-8對,多達10對,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葉柄長0.8-1.2厘米,長可達15厘米,無毛。
有生長勢強、枝干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月或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fā)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
桂花經(jīng)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產(chǎn)生了許多栽培品種。通過進一步調(diào)查清理,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桂花由于久經(jīng)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在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diào)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并以傳統(tǒng)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chǎn)上的應(yīng)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波葉金桂、朱砂丹桂、硬葉丹桂、早銀桂、杭州黃、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等。波葉金桂:葉橢圓形,邊緣波狀起伏,秋季可開花2-3次,著花緊密,有濃香,花冠金黃色,花瓣橢圓形。朱砂丹桂:葉卵狀橢圓形,堅挺金緣,秋季開花2次,花淡香,花冠深紅色,花瓣圓形。硬葉丹桂:葉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或1/3或2/3有鋸齒,邊緣波狀花淡香,花冠橙黃色。早銀桂:葉橢圓形、全緣、邊緣平直,花期較早,一年可開花3-4次,花濃香,花冠淡黃色,花瓣圓形。
桂花適應(yīng)于亞熱帶氣候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低氣溫-13℃,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喜歡潔凈通風的環(huán)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fā)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后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dǎo)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桂花的花芽分化基本過程可以分為花序分化期、小花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退化雌蕊)分化期等6個時期。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