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四川金枝槐,金枝槐報價,樹大型好,資陽金枝槐,金枝槐基地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6年 |
樹形 |
卵圓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葉 |
扦插 金枝槐的扦插一般在每年的3月初至4月中旬,也可在5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扦插。插穗建議選擇1年生的春梢,也可以剪取半成熟的嫩枝,還可以剪取成熟的枝條。在扦插時建議將扦插的插床進行消毒,然后給插床澆一次水,等插床干燥后即可進行扦插。 組織培育 組織培育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將金枝槐的根莖切成小塊,然后放進培養(yǎng)器皿里進行培育繁殖,為現(xiàn)代的無性繁殖技術。用組織培育的方法培育的金枝槐一般是作為實驗苗使用,能夠提高金枝槐的繁殖效率。
金枝國槐的廣泛應用 金枝槐在公園綠化中是一種廣泛用途的樹種,可賞花,欣賞葉子,它樹冠也高大很挺拔。大黃金槐樹可一棵種植栽種成景象,小型的黃金槐可以栽植于坡地,溪邊,小徑邊,成群成片,冬天結束了,春季來了,各種動植物剛剛蘇醒,享受著充滿了活力的淅淅瀝瀝的下雨,觀賞馬上開花的黃金槐園,不也是很美!金枝槐可用在公園綠化建設,家園綠化,景觀旅游區(qū),草地等,可成片栽植成花的海洋,也能一棵種植成景,可與假山景觀搭配,景象,除此以外黃金槐還可以栽植成,黃金槐嶺,黃金槐游園,黃金槐溪,黃金槐路等。形態(tài)特征黃金槐,落葉喬木或落葉落葉灌木,樹體總高2~4米上下,規(guī)格直徑小點的有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大一點的有米徑8厘米10厘米12厘米15厘米等,也有叢生黃金槐,樹冠大小1.5~3.5米,黃金槐葉子顏色是深綠色,橢圓形,新葉春季3月長出,秋天天冷脫落。
金枝槐的樹皮呈灰褐色,表面為縱裂紋,生長初期的金枝槐樹體,會在秋季時逐漸變成黃色或者深黃色,2年生的金枝槐的樹體主要呈黃色,表面的樹皮較為光滑,看上去通透金黃,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金枝槐的羽狀復葉長達25厘米,葉軸處被疏柔毛,旋即脫凈,葉柄基部膨大,包裹樹芽,托葉呈卵形、葉狀、線形或鉆狀等多種形態(tài),掉落較早。葉片為6~16對互生,羽狀為橢圓形的復葉,長2~5.5cm,表面光滑,呈淡綠色、黃色、深黃色等顏色。 金枝槐有著很好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可以在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喜歡陽光和土壤肥沃的環(huán)境,很好養(yǎng)活。因為金枝槐容易生長,所以分布較廣,幾乎在全國都能看見金枝槐的身影,一般起到觀賞作用。
黃金槐介紹 金枝槐別名金枝國槐等,豆科槐屬落葉喬木,生長在山東,河北,山西,江蘇長景園林,河南,陜西等地,屬于國槐的變種之一,樹莖、枝為金黃,特別是在冬季,這種金黃更濃、更加艷麗,具風格,頗富園林木本花卉之風采,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化中常用樹種之一。 金枝槐樹莖、枝一年生為淡綠黃色,入冬后漸轉黃色,二年生的樹莖、枝為金黃,樹皮光滑;葉互生,6~16片組成羽狀復葉,葉橢圓形,長2.5~5厘米,光滑,淡黃綠色。樹干墻直,樹形自然開張,樹態(tài)蒼勁挺拔,樹繁葉茂;主側根系發(fā)達。生長快,當年嫁接苗可長1.5~2米高,第二年2.5~3.5米;性耐寒,能抵抗-30℃的低溫;抗干旱性強,耐瘠薄。
根際芽接 根際芽接法根際芽接采用的是帶木質部芽接。這種方法有操作簡單,成活率高,愈合快,結合牢固,利于嫁接苗生長的優(yōu)點,因此,在生長上應用較為廣泛。嫁接時期在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不受離皮與否的限制。 具體方法是: 1.剪取黃金槐一年生枝條做接穗,除去復葉后備用,由于天氣較熱等原因,好采取隨嫁接隨取接穗的方法,以免接穗采下時間過長,水分喪失多而降低成活率。 2.從接穗枝條芽的上方1至1.5厘米處下刀,稍帶木質部直向下平削,至芽基以下1.5至2厘米,橫向斜切一刀取下芽片。然后選擇地徑粗0.5厘米以上的砧木,在砧木距地面5厘米左右迎風面平滑處,從上向下削一與接芽片長寬均相當?shù)那忻?,下端橫向斜切一刀去掉削片,隨即將芽片插入砧木接口。削面對準形成層緊貼于砧木削面上。用厚0.03厘米、寬1.2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條綁縛,傷口全部纏嚴縛緊。若是夏接,經(jīng)15天以后,應用刀將芽附近的塑料薄膜劃破,使芽暴露出來,以使新梢抽生出來,同時檢查成活率,沒接活的再補接。經(jīng)1個月以后解綁,待新梢長出來以后,要及時剪砧并去除砧木萌蘗,促進黃葉槐的生長。如是秋接,解綁后,第二年春季發(fā)芽前剪砧。 嫁接好的苗木,夏季發(fā)芽后,要及時除萌,促進新梢生長。待苗高60厘米時,為培養(yǎng)順直主干,要用竹竿或木棍綁縛新梢,直至達到預期高度。根際芽接苗當年高可達3厘米,胸徑2厘米,2至3年即可出圃用于綠化工程。
【植物形態(tài)】金枝槐落葉喬木,樹莖、枝一年生為淡綠黃色,入冬后漸轉黃色,二年生的樹莖、枝為金黃,樹皮光滑,生長快,當年嫁接苗可長1.5~2米高,第二年2.5~3.5米;葉互生,6~16片組成羽狀復葉,葉橢圓形,長2.5~5厘米,光滑,淡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常呈金字塔形,長達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葉;花萼淺鐘狀,長約4毫米,萼齒5,近等大,圓形或鈍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無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近圓形,長和寬約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脈紋,先端微缺,基部淺心形,翼瓣卵狀長圓形,長10毫米,寬4毫米,先端,基部斜戟形,無皺褶,龍骨瓣闊卵狀長圓形,與翼瓣等長,寬達6毫米;雄蕊近分離,宿存;子房近無毛。莢果串珠狀,長2.5-5厘米或稍長,徑約10毫米,種子間縊縮不明顯,種子排列較緊密,具肉質果皮,成熟后不開裂,具種子1-6粒;種子卵球形,淡黃綠色,干后黑褐色?;ㄆ?-8月,果期8-10月?;ǖ?,莢果。 【生境分布】原產(chǎn)中國,現(xiàn)南北各省區(qū)廣泛栽培,華北和黃土高原地區(qū)尤為多見。日本、越南也有分布,并見有,歐洲、美洲各國均有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