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正定15公分榆樹,榆樹種子,和縣榆樹,任丘天錦園林苗圃榆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移栽樹木就不發(fā)芽多為假死現(xiàn)象。假死:就是樹木移植后即不發(fā)芽也不生根,但樹體和枝條仍然鮮活無失水的現(xiàn)象。
樹木移栽后樹體水分、養(yǎng)分充足,但不發(fā)芽(假死)怎么處理?
1)扶正樹體:對于新移栽的樹木應扶正并做支桿,支桿分三角枝干和四角支桿,支桿時需支穩(wěn)立牢靠,以防止樹體歪斜、撼動根部。
2)及時培土:暴露根系、缺土的樹要及時培土,防止透風傷根。
3)及時松土:每次澆水之后都要及時松土保墑。若是覆土過厚,更要及時剝掉多余的覆土后加強松土、透氣。
4)適度澆水:若是長期積水,應采取排水措施,并翻土晾根。若是澆水不足,要及時補水。
5)及時補肥:移栽樹木根系吸肥能力弱,宜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及時補充萌芽所需營養(yǎng)消耗。萌芽期的葉面肥好選擇全價營養(yǎng)素(植物微肥),如激動素等,也可使用0.3%~0.5%尿素、磷酸二氫鉀早晚時間葉面噴灑。
6)吊針輸液(369大樹吊袋液):給樹體打吊針與人體輸液打吊針的原理相同,都是為了防病治病、補充營養(yǎng)和水分;方法是:在樹高20~30 cm處打孔,孔徑5 mm、孔深3~5 cm,將大樹吊袋液按照使用比例配置,用的輸液器將吊針注射液吊注于樹干。
白榆樹干通直,樹形高大,綠蔭較濃,適應性強,生長快,是城市綠化的重要樹種,栽作行道樹、庭蔭樹、防護林及“四旁”綠化用無不合適。在干瘠、嚴寒之地常呈灌木狀,有用作綠籬者。又因其老莖殘根萌芽力強,可自野外掘取制作盆景。在林業(yè)上也是營造防風林、水土保持林和鹽堿地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白榆對土地沒有特殊要求,沙壤土或鈣質(zhì)土等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足夠白榆扎根的土壤層。選好種植地后,就要整地。先用拖拉機深翻土地15-20厘米,這是使土壤層松動,便于白榆苗扎根和生長。然后施底肥,底肥一般使用復合肥,用量為每畝20公斤左右,肥料要均勻撒在地里。再以行距60厘米起壟,行距的控制主要是看犁距,將犁距調(diào)節(jié)成60厘米,行距也就是60厘米了。整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播種了。
榆樹播種
,在壟上開5厘米左右深的小溝,將白榆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畝用種量5公斤左右。種子撒入溝內(nèi)后,用腳沿著小溝,在種子上輕輕踩踏,這是因為白榆的種子很輕,不用腳踩的話,很容易被風吹走。在播撒的種子上,不能蓋土,這是因為白榆的種子太薄,蓋土會影響出苗率。后,連接好噴灌設備,進行噴灌。每天噴灌4-5小時,連續(xù)3天。播種4-5天后,白榆的幼苗就會破土而出,直到長到5厘米高的這段時間,我們稱為幼苗期,在幼苗期,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管理。下面,我們來說說白榆的幼苗期管理。
白榆屬于雙子葉植物品種,分布性較為廣泛是比較好的園林植物,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白榆特征及園林用途。
白榆特征及園林用途:
白榆,屬于落葉喬木品種,植株適合成為園林植物品種栽培,能成長為25米以上,也能成為庭院植株品種。
白榆的形態(tài)特征:
白榆樹,其冠型擴張,樹皮顏色為暗灰色,僅有幼樹的樹皮顏色為淺綠色,后逐漸變身,隨著株齡的增長,樹皮也會越發(fā)粗糙,會有細毛存在。
白榆樹的葉為橢圓形,長度約為5厘米左右,四季常綠,葉全緣,無齒輪,葉柄清晰,葉面光滑,附有白色柔毛。
約3月份左右,便進入花果期,整體花序是以簇生為主,而果實則為翅果狀,不可食用,成熟后外殼分裂,顏色為白色、黃色兩種。
白榆的分布特征:
白榆樹,可適應的海拔高度為一千米左右,適合在山坡、平川等環(huán)境中養(yǎng)護,植株喜光,因此多分布在國內(nèi)華北地區(qū)。
主要分布省市:東北、西北、黑龍江等。
白榆樹,原產(chǎn)地為中國,但在國外也有引種,如朝鮮、蘇聯(lián),都有大面積栽培。
白榆的品種特征:
白榆,屬于榆科植株,隨著種植環(huán)境,以及栽培技術的復雜化,后有變種黑榆、大果榆、多脈榆等。
僅從外形上觀察,此類榆樹并無明顯差異,其用途也是以綠化為主,造林性較好,且木材結(jié)構(gòu)細密,但現(xiàn)今存在的自然資源較少。
全國榆樹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