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雪松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栽培環(huán)境 |
露地 |
成熟的紅雪松樹形,底部向外展開,厚厚的樹皮飽經(jīng)風(fēng)霜呈紅褐色及纖維狀。從西部沿海早有人居住時起,人們就在日常生活中用它做衣服,編籃子,建房和造船。
春季,剪取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能促進生根。然后將其插于透氣良好的砂壤土中,充分澆水,搭雙層蔭棚遮蔭。夏季宜選取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為插穗。在管理上除加強遮蔭外,還要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濕度。插后30——50天,可形成愈傷組織,這時可以用0.2%尿素和0.1%的磷酸的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施肥。
幼苗生長
幼齡苗生長緩慢。通常雄株在20齡以后開花.而雌株要遲上30齡以后才開花結(jié)籽。因花期不一,自然授粉效果較差。通常需預(yù)先采集與貯藏花粉,俟雌瓊花成熟時進行人工授粉,才能獲得較多的種子。一般用播種或扦插繁殖。播種叫可于3月下旬進行,播種量每畝5公斤左右.約15天萌芽出土。幼苗需搭棚遮蔭。扦插一般都在春秋兩季進行。插穗基部如以500PPm的萘乙酸浸潤5分鐘,則能促進生根。插后應(yīng)架設(shè)1-2層蔭棚,并覆蓋塑料薄膜,嚴(yán)格遮蔭。插后約30~50大葉形成愈傷組織。這時,可以以0.2%的尿素液和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施肥。繁殖苗留床1-2年后可移植。移植葉于2-3月進行,植株需帶個球,并立支竿。初次移植的株行距約為50厘米,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應(yīng)擴大到1-2米。生長期應(yīng)施以2-3次追肥。幼苗期易受病蟲危害,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害烈、其它害蟲有蠐螬、大袋蛾、松毒蛾、松梢螟、紅蠟蚧、白蟻等,要及時防治。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