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映山紅,杜鵑花,山躑躅,山石榴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西鵑
因其花朵艷麗是深受人們歡迎的種類。尤其是比利時杜鵑,因它是由歐美雜交的園藝栽培品種,故稱西洋鵑,又稱西鵑。日本1892年引入后,西鵑品種名稱譯成日文,因此中國從日本引入的仍用日本譯名,同時中國用西鵑再進行雜交也培育出一批新的品種,因此,中國西鵑品種約有200-300種。
西鵑的主要特性是:
植株低矮,半張開、生長慢,常綠型;
枝條粗短有力,當年生枝綠色或紅色,與花色相關(guān),紅枝多開紅色花,綠色枝條開白、粉白、桃紅色花;
葉片厚實,深綠色,集生枝端,葉片大小居春鵑中大葉毛鵑與東鵑之間,葉面毛少,形狀變化多。從葉顏色的變化可略知花朵的顏色,如白而透明,其花色為白色或其他淡色,紅,花為紅色。
其中四季杜鵑通過調(diào)控栽培技術(shù),花期可提前到元旦、春節(jié)?;ㄐ痛螅趶?-8厘米,大可達10厘米以上。多數(shù)重瓣,花瓣形態(tài)及花色富于變化,觀賞價值。從當?shù)囟嗄暝耘嗲闆r看,西鵑適應(yīng)性、抗病性相對較差。只宜盆栽,夏季要適當遮蔭,冬季要保暖。柴橋自1984年從丹東引入的西鵑,主要是比利時杜鵑,當前主栽品種有比利時杜鵑系列種7個,西德杜鵑系列3個品種,漢堡系4個,白佳人系3個,四海波系列5個,五寶珠系列6個,王冠系列4個,共32個品種。主要代表種有:五寶(無錫:錦袍)、王冠(丹東:錦上添花)、四海波(無錫:天女舞)。是制作盆花的理想材料。
高山杜鵑,為杜鵑花科高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
高山杜鵑的形態(tài)特征: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3米,枝條粗壯,葉叢生枝頂,厚革質(zhì),長6-12厘米,寬2-5厘米,4-5月開花,花型以套瓣、重瓣為主,也有少量單瓣,花期1個月左右?;ㄉ邪咨?、粉色、淡紅、桃紅、黃色等。一般生長在海拔600-800米的山野間,適應(yīng)性強,經(jīng)過人工馴化、培育可望成為園林綠地中常綠觀賞植物。
辨認東鵑、毛鵑、西鵑、夏鵑的簡要方法:
一、相同點:四種杜鵑皆屬落葉杜鵑;都耐寒怕熱;要求土壤肥沃偏酸性、疏松通透。
播種
杜鵑絕大多數(shù)都能結(jié)實采種,僅有重瓣不結(jié)實。一般種子的成熟期從每年的10月-1月,當果皮由青轉(zhuǎn)黃至褐色時,果的裂開,種子開始散落,此時要隨時采收。末開裂的變褐均采下來,放在室內(nèi)通風(fēng)良好處攤涼,使之自然開裂,再去掉果殼等雜質(zhì),裝入紙袋或布袋中,保存在陰涼通風(fēng)處。如果有溫室條件,隨采隨播發(fā)芽率高。一般播種時間3-4月份,采用盆播,因為種子小,把盆里外洗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滅菌消毒,土壤也滅菌消毒,裝盆±要通透性好的、濕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zhì)的酸性土。為了出苗均勻,種子摻些細土,撒入盆內(nèi)上面蓋一層薄細土,澆水用窨水法滲入盆內(nèi),把盆放在前窗臺上,蓋一層玻璃或塑料薄膜,目的是提高盆內(nèi)溫度。小苗出土后,逐漸減少覆蓋時間,因苗嫩小,注意溫變,突然高低變化,強光的照射。苗長得很慢,5-6月份才長出2-3片真葉,這時在室內(nèi)做次移栽,株行距2-3厘米,苗高2-3厘米(大約11月份),大苗移栽在10厘米盆中一株,小苗栽三株。用細噴壺澆水和淡肥水。播種后第二年春季出花房,放在蔭棚下養(yǎng)護。6月?lián)Q13.3厘米盆中,第三年植株有20厘米高,已有分枝幾個也有花蕾出現(xiàn),換16.7厘米盆中,以后根據(jù)植株的大小,逐年換盆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