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江西3公分桂花樹,桂花樹價格,巖桂,重慶桂花樹,1公分桂花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桂花經(jīng)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產(chǎn)生了許多栽培品種。通過進一步調查清理,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等之分等。
桂花由于久經(jīng)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在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并以傳統(tǒng)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chǎn)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樹高3~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苞片寬卵形?;ü<毴酰O芳香,花萼長約1毫米,花冠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桔紅色,花絲極短,果歪斜,橢圓形,呈紫黑色,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
桂花完成花芽分化后,花的開放需要有合適的溫度條件。其中,相對低溫及其持續(xù)的時間是花開放的必要條件,相對濕度對花的開放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同品種對氣溫的敏感性不同造成花期的早晚。花芽在感受足夠的相對低溫后逐漸開放,整體開花進程可分為圓珠期、頂殼期、鈴梗期、香眼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老期等7個時期。
分布范圍
園林桂花原產(chǎn)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陜南、云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桂花生長,現(xiàn)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qū),其適生區(qū)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4]
生長地區(qū)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并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chǎn)基地。
扦插法
在春季發(fā)芽以前,用一年育充實的枝條,切成5-10厘米長,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3片綠葉,插于河沙或黃土苗床,株行距3厘米X 20厘米,插后及時灌水或噴水,并遮蔭,保持溫度20-25℃,相對濕度85%-90%,2個月后可生根移栽。
壓條法
可分低壓和高壓兩種。低壓桂花選用低分枝或叢生狀的母株。時間是春季到初夏,選比較粗壯的低干母樹,將其下部1-2年生的枝條,選易彎曲部位用利刀切割或環(huán)剝,深達木質部,然后壓入3-5厘米深的條溝內,并用木條固定被壓枝條,僅留梢端和葉片在外面。高壓法是春季從母樹選1-2年生粗壯枝條,同低壓法切割一圈或環(huán)剝,或者從其下側切口,長6-9厘米,然后將傷口用培養(yǎng)基質涂抹,上下用塑料袋扎緊,培養(yǎng)過程中,始終保持基質濕潤,到秋季發(fā)根后,剪離母株養(yǎng)護。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huán)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堿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后上盆或換盆,可于春季萌芽前進行。